top of page
作家相片clinic kenhao

好煩啊!我到底是憂鬱還是躁鬱?

文/ 胡耿豪醫師


在診間常會遇到病人一進來就說「我好像有躁鬱症」、「我以前的醫師說我是躁鬱症」。

身為一位訓練有素的精神專科醫師,當然不可能聽到病人這麼說,就直接當作診斷結案。事實上,當醫師聽到「躁鬱症」時,是會瞬間神經緊繃,腦內警報聲響起。因為躁鬱症跟憂鬱症其實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疾病,致病機轉不同,治療方式也迥異,若沒能好好鑑別診斷就無法給予適當的治療處遇。


到底什麼是躁鬱症?什麼是憂鬱症?


簡言之,「憂鬱症」是以「鬱」為主的情緒障礙症,憂鬱症患者只會表現出憂鬱症狀;而「躁鬱症」則是以「躁」和「鬱」交替出現的情緒障礙症,躁鬱症患者一定會有輕躁或躁狂發作。

先來談談憂鬱這件事。病人在鬱期時,會經歷以下狀況:長時間情緒低落(兩週以上),對過去感興趣的事物不感興趣,有的會變得遲緩腦袋鈍鈍的,有的人則會覺變得煩躁、易怒,體力衰退容易疲累、猶豫不決,會有無價值感、罪惡感,有自我傷害、自殺想法,入睡變得困難或是整天躺床嗜睡,飲食習慣改變,可能增加或減少,注意力難以集中。

事實上很多處在鬱期的病人並不會主觀感受到「難過」、「想哭」這樣的強烈情緒,也許只是呈現一種怎樣也開心不起來的狀態。所以我常常告訴病人,乏樂症狀(Anhedonia—對原本能夠帶來快樂的活動失去興趣的現象),才是鬱期的核心症狀。


同樣被診斷為憂鬱症的病人,往往呈現很不相同的樣貌。因為,「憂鬱症」本身就是一個很籠統的用詞,可能指的是典型的重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也包含了輕鬱症(dysthymic disorder,或稱持續性憂鬱症Persistent depressive disorder)。


當醫師在講憂鬱症時,往往指的是那個號稱廿一世紀人類三大殺手之一的重鬱症,典型的重鬱症在近代精神醫學的發展下是可以越來越清晰地實證其所涉及的腦生理致病機轉。講白話一點,就是一個人若要罹患重鬱症,那他很可是有先天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系統的脆弱性(個人體質因素),在一定的外在壓力下就發病了,甚至很多憂鬱症個案的發病根本是找不到明顯壓力源!


而另一群被認為是輕鬱症的病人,本質上與重鬱症有很大的不同,主要的特點是長期慢性輕度憂鬱,心情不美麗的日子比正常心情時還要多,但對個人生活、職業功能的影響不像重鬱症發作時那麼嚴重。輕鬱症患者往往是長期對所有事情都沒興趣,缺乏自信心,給予自己很低的評價,總是負面思考及自我批判,常常陷入不開心的回憶中,社交活動也很退縮,而這些症狀早就成為其生活的常態,似乎從早年的生命經驗中就逐漸長出這樣的個性。正因為這樣的特質,早期的輕鬱症是被認定為憂鬱性的人格疾患,近代的精神醫學觀點才逐漸將之看待為情緒疾患,也被稱為「精神官能性憂鬱」。


由此可知,同樣被診斷為憂鬱症的人,根本可能從本質上就差異極大。精神科醫師會透過詳細的診斷性會談來辨別生理、心理因素的比重,並依此擬定治療策略—該吃藥的還是要吃藥,該搭配心理治療的也省不得啦!


再來,我們談談躁鬱症,躁鬱症近代精神醫學的正式名稱是「雙相情緒障礙症」或「雙極性情感疾患」(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顧名思義,就是指病人的情緒在兩極(躁期、鬱期)之間不斷擺盪。大部分躁鬱症的病人可以追溯到在最早期有過鬱期發作,爾後才出現躁期、鬱期的擺盪。


當病人處在躁期時,會呈現連續一段時間的情緒明顯亢奮、高昂或激躁;睡眠時間減少許多卻又不感到疲累;思緒飛越,腦中不斷有新點子;話量變多又講得非常快,對話中旁人常常插不上話;變得衝動、低估事情的危險性,亂花錢、狂買暴買;過度自信,甚至膨脹到變成自大狂;計畫多,活動量大(可能表現在社交、學業或工作上);注意力分散。


躁期的發作也有程度差異,可區分為「輕躁」及「躁狂發作」。


事實上,很多病人在「輕躁」發生時並不易察覺自己的問題,因為輕躁期時的症狀會讓患者自我感覺良好。特別開心亢奮,工作、學業變得有效率,自信又陽光。身邊的親友可能也以為你開心就是病好了,並不會想到需要去就醫。直到轉換到了下個「鬱期」,整個人陷入憂鬱深淵、爛成一攤泥,顯著影響生活及工作表現後才會意識到自己原來已經生病需要就醫。

那麼,既然憂鬱症跟躁鬱症的患者都可能經歷鬱期,我們到底該怎麼區分初發病的憂鬱表現,到底是憂鬱症還是躁鬱症呢?這的確很不容易分辨,即便是有經驗的精神科醫師也無法說得準。硬要說的話,躁鬱症患者的憂鬱症狀會有些特點,例如:發病時間較早、憂鬱伴隨精神病症狀(如妄想、幻覺)、有過產後憂鬱、短期內反覆憂鬱症復發、季節變化相關的憂鬱發作、家族內有躁鬱症病史等。有這些特徵的憂鬱發作,往後比較可能轉變成躁症發作。


躁鬱症與憂鬱症不只在病程的表現上不同,在腦生理的致病機轉上更是截然不同。比起憂鬱症的診斷及處遇上高度需要考慮心理、外在環境的因素(也就是說,除了吃藥外,可能還要搭配心理治療),躁鬱症幾乎可以說只跟先天遺傳體質有關。較新的研究顯示躁鬱症的病灶在於患者腦部情緒控制中樞的神經傳導物質分泌異常。幸好隨著精神醫學的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種藥物可以幫助躁鬱症的治療,由於本質上是一種腦生理功能異常所造成的慢性病,治療上當然也相對倚重藥物。若因未正視錯過治療時機,或者在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自覺好轉就貿然斷藥,很可能會導致鬱期或躁期的復發。而下一次的復發時,有可能相比於前次嚴重度更增加,而藥物的療效也可能變差。嚴重者甚至在長期缺乏適當治療下,會遭受認知功能不可逆的缺損,社交、職能都顯著退化。當然,心理、社會壓力的影響仍是不容忽視,因為很多已經罹患躁鬱症的病人在高度壓力下是更容易被誘發情緒症狀發作的。


對於憂鬱症及躁鬱症的初步介紹,就先寫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未來我也會再專文介紹憂鬱、躁鬱的各種治療方式,敬請期待囉!


清明時節雨紛紛,我在基隆天氣晴~~


408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